不朽的业绩——平西抗日根据地走访散记之野三坡

2021-06-03

不朽的业绩

平西抗日根据地走访散记之野三坡

隗合甫

松口、刘家河、苟各庄是几个散落在河北涞水县境内拒马河两岸的小村庄。地处太行山深处,这里群峰耸立,危崖千丈,是抗日战争时期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腹地。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时候,这里还是交通极不方便的地方,封闭的深山,湍急的河流,地形十分隐秘险要,因此,这里曾是当年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后方。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的供给部所属的兵工厂,修械所,被服厂及后方医院等都曾在这里住过。

1999年6月的一天,我们平西抗日斗争纪念馆一行数人,走访来到松口村。小村坐落在拒马河南岸,绿荫之中显出几分幽静。村中的乡亲们知道我们的来意后,热情的带领我们穿过村中石块砌成的小道,转了几个弯,指点着一个院落,告诉我们原来这里就曾是当年兵工厂的一个车间,听见声音迎出来的主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,叫张永江,曾担任过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,还是个退伍军人。他非常热情的指点着他现在所住的三间正房顶说:“这就是当年挺进军兵工厂的车间”。他还指着那粗大的房梁说:“我搬来时房梁上还留有过去安装机器用的位置,到处沾满了黑油。”那时满院子都是各种零件、枪、炮弹头等。他惋惜地说:可惜后来大多丢失毁坏了,主要是 1958 年大炼钢铁毁掉的。在我们的要求下,他们全家东翻西找,在一间存放杂物的小屋内,终于找出了当年留下的一台老式台组,两把刺刀、和一个枪榴弹头,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东西已是沾满了尘土,锈迹斑斑了。看着这些珍费的物品,我们的心头不由充满了敬意。从这些极为简陋的工具和房屋可以想像出当时条件是多么艰苦,也可以领会到抗日军民必胜的斗争意志是多么坚决。张永江还带领我们来到村中另一处已残破不堪的院落,说:“那时制作枪弹、炮弹的炸药往往只能依靠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炸弹和枪弹中取出来。这是个十分危险的工作,由于条件所限,有时就会发生事故,因而时常有人牺牲。”他领我们看了一个院子说:“这里就发生过一次爆炸。”他还告诉我们距此不远的刘家河村外有一处烈士墓地,埋葬的都是在军工生产中牺牲的烈士。

于是我们告别了热情的主人,驱车来到了刘家河村,在拒马河的北岸,依山临水的一处高地上,我们找到了这块烈士墓地。墓地前有一方柱型石碑,石碑的正面是:1942年3月7日挺进军三周年纪念日立。并刻有“陆军第八路军挺进军供给部抗战烈士墓地纪念塔”二十一个大字。碑的一侧是当时挺进军萧克司令员所写的碑文:

历史上有许多为国家民族而英勇牺牡的英雄们。如:文天祥、史可法等。他们的英名一直留到现在,以至无穷的将来。你们处在这国家民获危亡的时候,也和他们一样的为国家民族而英勇辆牲,你们不愧为他们的后裔子孙,你们也是全民族的模范,你们的大名也会跟他们一样,千秋万代。

另一侧是挺进军政治部主任潘峰同志所写的牌文,碑文是这样写的:

敬爱的将士们:

用你们的头颅创造了这间不可推毁的堡全,平西批日根据地。挽救千百万同胞,用你们的热血灌流了自由幸福的新中国——这朵永远开放在世界的花,你们伟大而崇高,你们的精神不朽,你们的名字将万古流芳!

安眠吧!我们将踏着你们的血迹誓为你们未完事业奋斗到底。

因为年代久远,碑文的有些字迹已显得模糊了。原来,当年日伪军为摧毁我们的后方,多少次“扫荡”这里,烧杀破坏,为了保护兵工厂,军民们把兵工厂转移到了村后的大山中,在几个隐蔽的山洞中继续坚持生产。一次不慎发生了事故,爆炸中牺牲了的同志,就埋葬在这里。我们数了数共有20多个烈士墓,其中还有两块无名烈士碑,碑文中记载年龄最大的是厂长何铭岐同志。碑文记载的是“挺进军供给部炸弹厂何厂长何铭岐之墓”。我们还看到了这样的碑文“杜鸿图,宛平人,十六岁;刘振亭,宛平人,十七岁”,这不能不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。十六岁,十七岁,正值花季少年时,现在我们十六七岁的孩子不过是中学生,还是吃零食,穿牛仔裤,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,在游乐园里尽情欢乐的年龄啊。他们大多都还在受着家长、老师的百般呵护,可这里埋葬的十六七岁的少年烈士们。为民族解放、国家独立,他们已经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,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他们和他们的同志们一同永远的躺在了这片土地上,陪伴他们的,只有这巍峻的山峰和奔腾的拒马河水。一阵风来,墓前的松柏,发出低低的呼啸,像是英烈的忠魂在对人们诉说着什么。拍摄完照片,怀着不能平的的心情,我们深深的向英烈们鞠了几躬,默默地离开了烈士墓地

平西,这块光荣的土地,在这绵延的群山之中,在那条条清流之畔,有多少先烈在这里洒下了鲜血,献出了年轻的生命,正像我们走访中一位乡亲所说:“可不敢忘了他们啊!”

.....

(本文作者,平西就日我士陵园管理处主#)





阅读10071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