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三坡龙门天关摩崖石刻,惊艳了时光,厚重了历史!

2022-03-31

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,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、造像或者岩画,历史内涵十分丰富。据了解,摩崖石刻除了记载历史,还可描写山河美景、抒发个人情感。在河北太行山深处,便有一座由大量明代石刻组成的长1729米的文化长廊,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摩崖石刻群,因规模宏大、内容丰富震惊世人,它就是野三坡龙门天关。

龙门天关

作为野三坡的景点之一,龙门天关恢弘的基调渲染在每一方石刻之中,而驻军将士们的家国情怀也通过石刻文字流传数百年。龙门天关的山体为花岗岩,如刀削般直立平滑,本身不适宜植物生长,但对于石刻而言则是天成的载体。

龙门天关

因为龙门天关自古就是京都通往塞外的重要关隘,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,素有“疆域咽喉”之称。所以文化长廊中石刻内容也有别于其他的石刻,主要可分为两类:一为描述山关险要雄伟,以振军威;另一类则是描写这里山河秀丽俊美,以激发将士和民众爱国热情。

2022331

众多石刻中,最为醒目壮观的当是“万仞天关”四个大字。每个字高2.15米,宽1.8米,是明万历乙酉年都尉使兵部右侍郎贾三进题。在没有重工机械的几百年前,它们本身就是人力的奇迹。

万仞天关

2022331

“天成形胜”为明万历年间都门守口把总指挥何继文题;“峭壁千重”为明万历四十六年都门王世兴题;“金汤万仞、玉垒千寻”为明钦依守马水口总兵吕志如题。


天成形胜

2022331

峭壁千重

2022331

金汤万仞、玉垒千寻

2022331

此外还有“龙行虎踞、玉璧金汤”、“峰环万叠、险胜重围”、“疆域咽喉”、“千峰拱立”、“清泉泻涧”、“翠壁奇峰”、“凤舞天中、云飞眼底”、“两山壁立青霄近,一水中行白练飞”、“龙门峡”等20多处题字石刻。经专家考证,此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摩崖石刻群,被誉为“历史文化长廊”,壮绝天下。

千峰拱立

2022331

两山壁立青霄近,一水中行白练飞

2022331

随着历史的变迁,昔日的雄关古堡不仅留下了古代书法遗迹,还通过文字呈现出将士们的赤胆忠心,并在附近村落保留了几百年以来的民风民俗,进而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宝藏,引得无数人前来朝圣。

阅读7237
分享